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ESD)是目前消化内镜治疗胃肠道早期癌及癌前期病变的有效重要手段。通过ESD可完整地切除病变,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。
贵州中医院消化内科内镜室目前已经开展ESD技术,并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,已为多个患者保留完整器官同时治愈性切除病灶。
ESD如何操作?什么人需要做ESD?
操作流程:
1.发现病灶,通过放大、特殊光、色素等手段确定病灶位置、性质、范围:2.标记病灶范围:3.预切开后进行黏膜下剥离:4.创面处理:5.术后标本处理观察:6.切片及病理:7.术后护理
什么人需要做ESD?哪些人不能做ESD?
ESD适应症:
1.早期癌肿瘤局限在黏膜层和没有淋巴转移的黏膜下层.ESD切除肿瘤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。
2.巨大平坦息肉超过2cm的息肉,尤其是平坦息肉,推荐ESD治疗,一次完整地切除病变。
3.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诊断的脂肪瘤、间质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。
4.采用传统的EMR或经圈套切除的方法整块切除病变有困难时选择ESD。ESD可以自病灶下方的黏膜下层剥离病灶,包括术后瘢痕、术后残留治疗组织或溃疡等病灶,避免分块EMR造成的病变残留和复发。
ESD禁忌症:
(1)抬举征阴性:即在病灶基底部的黏膜下层注射盐水后局部不能形成隆起,提示病灶基底部的黏膜下层与肌层之间已有粘连,即肿瘤可能已浸润至肌层。
(2)严重的心肺疾患。
(3)心脏、大血管手术术后服用抗凝剂。
(4)血液病。
(5)凝血功能障碍者,在凝血功能没有得到纠正前,严禁ESD治疗。
案例1
早期胃癌:
发现病灶
内镜ESD治疗
完整病灶切除送检
案例2
直肠多发神经内分泌瘤
发现病灶
内镜ESD治疗
缝合创面
案例3
乙状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
发现病灶
内镜ESD治疗
完整切除
ESD技术治疗创伤小,住院时间短,费用低,既能保证肿瘤组织的完整切除,又能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人体组织,生活质量明显提高,作为一项微创治疗,有着明显的优势。
编辑:刘恒
审稿:赵琦
如何联系我们:
贵州中医院消化科
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飞山街83号
-
如何分享:请您点击右上角,分享到朋友圈
如何订阅:请您点击右上角,查看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ibwzh.com/hdsp/630641.html